当前位置:>首页 > 四合院文化 >
北京四合院的历史变革

        所谓四合院,是指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 的内院式住宅。老北京人称它为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
       谈及北京四合院,人们往往会想到元代建都北京及其街坊胡同形成的历史。其实,在中国这种四合院式居住建筑形式的形成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从目前能够见到的史料看,早在商周时代,我们祖先的居住建筑就已采取了四合院的形式。岐山凤雏的西周建筑遗址平面呈矩形,中轴线上由南至北分别为门道、前堂后室。前堂与后室之间有廊相通,院两侧为前后相连的厢房,中间形成两组院落,是一座相当工整的四合院。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一座四合院。到了汉代, 这种四合式院落的发展已很普遍。成都出土的东汉画像砖上的庭院,很明显地看出四合院的格局。没代有钱人的宅第常有前堂、后寝、大门、中门以及楼、阁、室、井、灶、庑等内容。由一个或多个四合式院落构成。在汉代明器中还可看到坞堡式四合院落。隋、唐时期四合院式住宅的史料更加丰富,无论从绘画、明器、还是壁画、绢画中,均可看到这种四合院式宅第。至于宋代留下的有关四合院式住宅的资料就更多了。无论是宋画《文姬归汉图》中的大型住宅,还是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的小型住宅,从中都可以看出四合院式的格局。可见,四合院这种居住建筑形式的形成和发展,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有人把北京四合院的历史追溯到元代在北京建都,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元代建都北京,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公元1276年,在金中都原址东北部建大都城,元始祖忽必烈“昭旧城居民之迁京城者,以赀高(有钱人)及居职(在朝延做官)者为先,乃室制以地八亩为一分……听民作室”。于是,元朝的贵族、官僚就按此规定在大都城盖起一座座院落。院落与院落之间是供人行走的通衢街道,称为“衖通”,按元末熊梦祥所著《析津志》载:“大都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衖通。”这里所谓“衖通”即是我们今天所称的胡同。胡同与胡同之间,就是大片的四合院住宅。元代四合院日前在北京已无实物,惟一能供参考的就是在元大都旧址上发掘出来的后英房元代住宅遗址。这座遗址所反映的院落布局、开间尺寸、工字厅、旁门等内容,与历代的四合院十分相似,说明元代四合院与历代居住建筑间密切的承袭关系。除去这个例子之外,从著名的山西黄城县永乐宫纯阳殿元代壁画中也可看到元代四合院住宅建筑的格局和形势。
        明王朝建立后,社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明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并分别从浙江、山西等处迁进数以万计的富户,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北京经济的发展。在明代,制砖技术空前发达,这也促进了建筑业和住宅建设的发展。这个时期出现的《鲁班经》、《三才图会》等书籍,说明明代不仅宅第建设的实践活动十分活跃而且有道论方面的指导。
       清代定都北京后,大量吸收汉文化,完全承袭了明代北京城的建筑风格,对北京的居住建筑四合院也予以全面继承。清王朝早期限在北京实行了旗民分城居住,令城内的汉人全部迁到外城,内城只留满人居住。这一措施客观上促进了城外的发展,也使内城的宅第得到进一步调整和充实。
  清代最有代表性的居住建筑是宫式式宅第,这就是官僚、地主、富商信居住的大中型四合院。称之为宫室式宅第,主要是因为它在规制、格局方面承袭了古代宫室建筑的特点。这种大中型四合院均设有客厅、饭厅、主人房、拥人房、车轿房等建筑,院落二三重乃至多重,气派而豪华。
     清代四合院在北京的遗存很多,至今仍在沿袭使用,成为当今北京古都文明风景线的重要内容。
      北京四合院是我国古代诸多传统民居形式中颇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它集各种民居形式之长,在华夏诸种民居建筑中堪称典范。它的这些特点的形成,与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特殊政治地位是分不开的。长期居住在北京这块土地上的各朝代贵族、士大夫阶层对家居环境有着相当高的要求,这就从各个方面促进了北京四合院的发展与完善;加上北京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传统民俗,共同构成了北京四合院独具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文化。
   
    

相关内容
相关推荐
古建专题
在线预约尊贵体验
已在线预约24
关注我们
四合院古建设计建造中心

四合院中式装饰设计(北京)总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古家具文化一条街89号
24小时服务手机:13381115162
联系电话:010-85775818 VX:sihemy88 E-mail:sihemy@163.com
Copyright(C)Beijing SHMY Archite ctural Design Co.Ltd 京ICP备09092636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8147
版权所有:北京四合茗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